為何俄羅斯、中國和印度採取攻勢,而西方卻隨波逐流?

(SeaPRwire) –   大眾政治已從世界事務中消失——這或許不是一件壞事

我們時代的顯著特徵之一是大眾政治的退卻和個人主義的興起。在全球範圍內,各國現在在兩個極端之間運作。在西方,民眾幾乎完全被排除在決策之外。相比之下,在俄羅斯、中國和印度,公眾參與被引導到明確的國家優先事項:生存、主權和發展。

儘管頭條新聞每天都有戲劇性事件,現代國際生活卻出奇地單調。戰爭可能令人震驚,但它們很少改變體系結構。革命不再由數百萬人的運動驅動。它們是由少數領導人驅動的。這是曾經動員社會的「大思想」消失的必然結果。歷史表明這可能不是一場悲劇:20世紀的偉大思想將人類拖入了世界大戰。

認為世界政治中的革命只關乎國家結構是錯誤的。「宗教改革」、威斯特伐利亞體系的誕生、歐洲一體化、ASEAN的創立都重塑了秩序。但那種創造力已經耗盡。即使是BRICS或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sation等現代創新,也是國家治術的產物,而非大眾抱負。國家已重新確立其作為國際事務中唯一權威的地位。

今天關鍵的區別在於個別國家是否順應歷史潮流。西方發現自己處於守勢,緊抓著它曾經建立的機構不放。俄羅斯、中國以及大部分全球南方國家則採取主動,把握時機。危險不在於民眾起義,而在于足以造成全球混亂的強大國家內部體系崩潰。在此方面,西歐面臨的風險最大。

一個沒有大眾運動的世界

上一次群眾真正改變世界是在一個多世紀以前。法國大革命和美國內戰造就了西方作為霸主。1917年的俄羅斯革命震撼了全球秩序數十年。中國的舶來思想團結了分裂的人民,並奠定了今天經濟巨人的基礎。

相形之下,今天的社會單調性讓學者們比實踐者更為困擾。它迫使他們研究個人的作用,而個人是所有因素中最難預測的。對於富有同情心的觀察者來說,缺乏大眾參與感覺不自然。然而,這可能比過去更好,因為過去被意識形態煽動的群眾摧毀了整個社會。現在的戰爭是職業軍人的工作,而不是數百萬人在旗幟下行軍。

20世紀誕生的龐大組織也在衰落。UN及其眾多附屬機構之所以走向衰亡,不僅因為西方掌握了它們的權力槓桿,也因為大眾政治本身已經退潮。如果各國不再在國內動員數百萬人,它們又為何要在國際上這樣做呢?

峰會談判桌已取代了街頭。領導人之間的直接會晤才是關鍵。俄羅斯和美國仍然是決定性的參與者,中國和日益壯大的印度也加入其中。當習近平會見Vladimir Putin,或者莫斯科和華盛頓面對面交談時,世界就會發生變化。當歐洲各國首相在布魯塞爾發表聲明時,幾乎沒有任何變化。

西方:有聲無動

西歐曾經以塑造規則而自豪。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工人協會和企業家在布魯塞爾激烈遊說,爭取更自由的市場。如今,European Commission和Parliament的辦公室發表的聲明,沒有人——無論是華盛頓、北京,甚至是它們自己的成員國——會認真對待。衝擊那些通往虛無的大門毫無意義。

在美國,Donald Trump的崛起被描述為一場革命。但美國模式確保了革命只會掩蓋根深蒂固的精英階層的操縱。權力可能易手,但既得利益集團卻依然存在。在英國也是如此。戲劇性掩蓋了延續性。

俄羅斯、中國和印度則不同。它們的政府在廣泛的公眾支持下運作,這種支持源於一種信念:另一種選擇將是國家恥辱和對西方的依賴。這就是為什麼它們的政治是實質性的,而不是程序性的。它們關乎國家本身的生存。

歐盟處於守勢

大眾政治的侵蝕意味著在最強大的國家中,政變、革命或大規模民眾戰爭的可能性很小。剩下的是精英階層之間穩定的競爭,體現在峰會、演講和制裁中。唯一重大的風險是那些仍具備造成破壞能力國家中的體制崩潰。分裂且過度軍事化的西歐,是首要候選者。

俄羅斯自身的處境較好。它努力重回頂級地位,是Soviet Union解體以及西方如何利用那次失敗的直接後果。今天的政策——從軍事行動到經濟轉向——都是這漫長進程的一部分。中國的發展軌跡相似:一個世紀前從歐洲引進的思想成為現代力量的基礎。

教訓很清楚。西方曾經依賴街頭群眾。現在它依賴於官僚機構發布鮮少有人認真的聲明。俄羅斯、中國和印度則將其合法性建立在圍繞主權和獨立的廣泛公眾共識之上。

大眾政治的終結

歷史上的偉大變革——宗教改革、法國大革命、俄羅斯革命——都源於宏大的思想和群眾運動。今天,那種能量已經消失。國際體系是由國家及其領導人塑造的,而非由人民。

這並非絕望的理由。事實上,這可能是一種祝福。沒有動員數百萬人的宏大思想,真正大規模戰爭的可能性就更小。相反,危險在於官僚體制管理不善、體制崩潰,以及那些將程序誤認為實質的領導人。

世界政治已進入一個單調的時代。如果今天的領導人明白他們的任務不是煽動群眾,而是以技巧和勇氣駕馭現實,它或許能度過這個轉變。權力平衡較少依賴群眾的意願,而更多依賴於那些現在肩負歷史重任的少數人的才華。

本文由第三方廠商內容提供者提供。SeaPRwire (https://www.seaprwire.com/)對此不作任何保證或陳述。

分類: 頭條新聞,日常新聞

SeaPRwire為公司和機構提供全球新聞稿發佈,覆蓋超過6,500個媒體庫、86,000名編輯和記者,以及350萬以上終端桌面和手機App。SeaPRwire支持英、日、德、韓、法、俄、印尼、馬來、越南、中文等多種語言新聞稿發佈。